在這個電子商務時代,網購假貨現象時有發生,很多消費者網購到假貨,心有抱怨卻不知道如何維權,現在正品防偽中心為你梳理六種維權妙招,讓你更好的保護自身利益。
妙招1:網上買到假貨,起訴誰更方便?
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邵普:根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規定,消費者通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遭遇假貨,既可以向銷售者索賠,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索賠,還可以要求兩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。實踐中,為維權方便,消費者一般選擇起訴網絡交易平臺。
妙招2:網購遇到假貨,去哪兒起訴更方便?
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法官蘇航:民事訴訟法有“原告就被告”原則,即如果買到假貨,消費者要在被告住所地的法院起訴。然而根據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,網購產品遇到假貨,消費者一般可以在住所地法院起訴。也就是說,消費者可以“不出家門”就讓違法者遭到制裁。
妙招3:“一經售出,概不退貨”規定是否有效?
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杜衛紅:在網絡購物中,格式條款比較常見。比如“一經售出,非質量問題不得退換”“一經拍得,不退不換”等。此類格式條款,一般應為無效,因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,消費者享有7天無理由退貨的權利,上述條款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。
妙招4:遭遇“買家已付款,賣家不發貨”怎么辦?
邵普:消費者下單購買商品,并已支付貨款,商家卻稱未對消費者訂單進行確認,合同尚未成立,消費者無權要求發貨。遇到這種情況,法院要根據個案詳情綜合判定。比如,消費者在下單時,商家提供的選項里對產品的型號、顏色、大小、數量、性能等細節均有明確規定。在這種情況下,消費者下單請求和支付貨款的行為經過系統確認有效,則合同確立,賣家需履行提供商品義務。
妙招5:網購商品與商家宣傳不一致怎么辦?
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范術偉:網購中,商家是否存在虛假宣傳,總的判斷原則是,若商家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,誘使買方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,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。若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,則消費者有權要求退貨退款和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,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;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,按500元賠償。
妙招6:怎樣維權才能耗時少、成本低?
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軍:由于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的多是食品、服裝、日用品等價值不是太高的商品,發生爭議時,如何維權才能耗時較少、成本較低?成為困擾消費者的一大難題。當前,國內一些大型網購平臺正在逐步建立第三方爭議調解機制,即邀請知名法律專家、電子商務專家擔任調解員,協調買賣雙方通過解決爭端,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,申請該項服務。
記住這六種維權妙招,網購到假貨時就再也不怕了被坑了。